掌握排卵期,提升受孕機會

掌握排卵期,提升受孕機會

對計劃懷孕的女性來說,掌握排卵期是提升受孕機會的重要一步。

精子進入女性體內後,並不會馬上死亡,一般可存活48-72小時,根據記錄最高甚至可存活6天;而排卵後的卵子一般存活12-24小時,因此在排卵日的前後4~5天(共10天左右)是最容易受孕的時機,也就是所謂的「危險期」。

準確計算排卵期,提升受孕機會

對於月經週期規律的女性,可以利用公式計算排卵日,從下次第一天月經日,往前推14天就是排卵日,而排卵日的前五天及後四天加起來共10天的時間,就是排卵期。

排卵日

在排卵期間每2-3天行房一次,令女性體內一直存在存活的精子,當卵子排出便能與精子相遇,大為提升受孕機會。

目前,有很多排卵期計算器可用於推算你的易受孕日,網上甚至手機程式都有很多這類型的排卵期計算器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這些排卵期計算器都是「日曆法」的一種形式,它們透過計算平均資料得出結果,而不是透過檢測女性的激素水平。 因此每個人不一定都符合排卵期計算器的「平均值」,導致排卵期計算器只對月經週期較規律的女性比較準確。

臨床數據上,近一半女性的月經週期會有 7 天或 7 天以上的波動;即使月經週期準確的女士,排卵時間可能會相差幾天。排卵期計數器只能當作參考,不可過分依賴。

除了週期計算法,有其他方法知道我在排卵嗎?

我們可透過觀察身體的變化,判斷身體是否已踏入排卵期。

1.      基礎體溫 (Basal Body Temperature, 簡稱BBT) 

由於孕激素會影響基礎體溫,因此透過每天紀錄基礎體溫,便可推測是否已進入排卵期。


如何測量基礎體溫:建議購買一個BBT專屬體溫計 (最理想是小數位後兩位數字,此類似體溫計較靈敏),每天起床後在未進行任何活動前,測量體溫及紀錄在基礎體溫表上,直到下一次月經來為止,這樣便是一個月的基礎體溫表。

排卵前 (濾泡期):低溫期,由於體內「黃體素」低,因此體溫亦會偏低 (一般約為36.0℃-36.5 ℃),持續約12-14天;

排卵當天: 體溫會突然下降至最低點,但只會持續1天,緊接便會是高溫期

排卵後 (黃體期):高溫期,體溫會隨著「黃體素」一起急升,升幅約0.3℃-0.6℃,持續約12天,直至下次月經來臨。

2.      身體症狀:最明顯是分泌物增加及渴望高漲。受到「黃體素」影響,愈接近排卵期,分泌會變得如生蛋白的透明黏稠狀,彈性及拉絲度最高。而且在排卵期間,女性的渴望會特別高漲,身體敏感度亦會比平常高。

排卵期

愈接近排卵期,分泌會變得如生蛋白的透明黏稠狀

除此之外,有些女性亦會有乳房痛及卵巢痛等症狀,但由於並不明顯,因此不特別建議作為判斷,以免增加「疑神疑鬼」的機會。

3.      排卵紙:因為是透過檢測體內的激素水平,因此能較準確探測排卵期  (了解更多有關受孕激素)。由於不同品牌的排卵紙及儀器的靈敏度均不同,建議使用前先細閱產品說明書。一般而言,不建議使用晨尿 (即起床後的第一次小便),以及在檢測前2小時少飲水,以免水分會稀釋LH值

值得留意的是,最佳行房時間,並非是排卵當天,而是排卵前一日或兩日行房,懷孕機會高達四倍。

原因是卵子在排出後的瞬間,便已開始弱化。加上我們無法知道卵子是在那一個瞬間排出,假設卵子在早上10時排出,並在當天晚上10時行房,以卵子約有24小時壽命,即在行房時卵子只餘一半時間。因此如果在排卵的瞬間,體內已有存活的精子,靜待卵子排出,便可提升懷孕機會。

最後,想提醒大家,不少女性會因壓力而令月經週期改變。因此如果發現使用上述方法後,反而令自己變得緊張,甚至令週期變得不準確,建議不要再紀錄體溫或計算排卵期。還原基本步,放輕鬆心情,每2-3天行房一次,反而更易受孕。

準備懷孕前,建議服食【phytoU 養卵受孕配方
提升卵子質素,增加受孕機會